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箱根寄木細工-太田木工ota mokko



你知道箱根嗎?
除了溫泉和寄木機關箱,還有什麼值得一遊的地方呢?

箱根是溫泉之鄉,也是寄木之鄉,
寄木就是拼木,將數十種木材做配色拼接,
再將拼接後的木塊做出各種排列組合,
最後形成各種極美紋樣,再刨成木皮裝飾在木製品上。
在台灣也很有名的機關秘密箱,
暗藏開啟機關,從五回箱到二十回箱都有。

但箱根並不只有傳統的寄木細工可以開眼界,
今天要介紹的作家-太田 憲(OTA KEN)
是一位融合了傳統寄木技法在作品裡,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
"OTA MOKKO"這間工坊兼店面隱藏在箱根板橋駅的北邊
因為搬過一次家(原址是車站南邊),經由熱心人指引才找到新點
(到了箱根板橋站,在地圖上搜尋OTA MOKKO就可以找到囉)
之所以會找到這位作家,是在新宿的一間選物店看到的小木碟
方格紋樣拼接起來就像真的用編織技法製作出的,
相比傳統拼木僅以木頭顏色製造立體感與風格,真的別具一格!
藉由不同深淺配色讓器皿有更豐富的表情
時而粗曠時而溫柔時而細緻,
每種配色都像是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個性。
而更特別的是,部分作品使用的並非貼木皮技法,
而是只用整片拼接木板去製作(豆皿/杯托)
能感受到更實在的用心。


大小方格混搭風的托盤,器型較簡單耐看,
搭配的實木外框多為胡桃木(深棕)及楓木(米白),
數十種的配色每個看了都好想帶回家收藏呀!




在店裡最特別的就是這一片片的杯托,
可以一次擁有想要的配色,
中間略有厚度,邊緣則順薄,
像是薄片餅乾的流暢美感。




色調各異的寄木鈕扣,
可以想像點綴在手做亞麻服或布包上的模樣一定很美。




拼木小豆皿
就是在新宿選物店裡看到的驚人之作,
後來在看到更多托盤後就放棄入手豆皿了。



裁縫道具箱與托盤們
裁縫道具箱除了美感驚人的配色,盒蓋上微微的圓角細緻
可以看出製作者的用心。




溫暖名片夾/粗曠名片夾
在陽光下隱藏不住的配色美感
雖然使用的木頭沒有特別稀有或獨特,但相互搭配之下
卻能顯現木質色調最純粹的美。





可能是因為是遠道而來的客人
加上買了不少的作品
作者還送了我們一片寄木木皮,透光脆弱的模樣,
驚人的高超技術真心佩服。
後來也與他們夫妻聊了一會兒,
原來他是在有名的寄木名店"木路"出師的
學習多年後獨立,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拼木是一項有趣的木工技術,雖然把幾塊木頭黏起來人人都會,
技術也都可以藉由學習熟練,
但美感總是最難得的那件事。





在遇見太田木工之前
我們先去了"木路"這間寄木老店

途經的風景真得非常美,難怪大家要來這泡溫泉度假
而木路的風格就是傳統的拼木,
雖然不乏厲害的風車圖樣(非常密集且多色)
但在器形與用料上就比較少了打動我的細節,
包括木盤的木胎(木盤用料)不是有紋理的木種且是拼接的,
所使用的漆是亮面而非霧面,
配色多太強烈,單個單個來看都很美,
但聚合在一起的時候卻顯得有點雜亂,
最後只入手了經典的秘密機關箱與
能保留木質純粹美感的書籤。
隨後問了老街的方向後持續前進。







這間竹輪博物館真的很有趣
可以看到來這旅行的人們親自製作竹輪的活動,
記得我們這一家裡的花媽,曾經和朋友一起到箱根溫泉旅行就是製作竹輪

博物館剛好有寄木細工展
是一些非常細緻且有年代的骨董拼木
有些也來自歐洲國家,並非都是日本的拼木
而大書桌真的氣場十分強大,一直讓我聯想到歐洲皇家貴族。

最後在旁邊的竹輪超市試吃了許多竹輪,
結束了第一次的箱根行,
下次該試試溫泉!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黃麻亞麻苧麻花樣編練習




夏日炎炎
沒有冷氣房的工作室裡
冰水,西瓜,火龍果,薏仁湯,蓮子銀耳湯
消暑料理與水果輪番上陣,
鈎織實驗也只能使用清爽不悶熱的亞麻/苧麻/黃麻素材了!
銀灰帶些自然光澤的亞麻手感涼爽,原麻色的質感變化就迷死人了,
纖維長且不刺癢,夏日散熱必備素材!
米白色的苧麻則手感滑順柔軟,光澤比亞麻來的更好,線型圓潤立體,
也因此很適合作為植物染素材。
金黃色的黃麻雖然沒有亞麻與苧麻的柔順手感,
但比起兩者更輕盈的這個優點與難以取代的金黃色調,
帶點狂野的粗糙刺癢感也是很迷人。

三種原色與纖維質地交織出的北歐風紋樣,
用最能表現立體感的苧麻呈現積雪松樹手牽手繞成一個圈,
黃麻的背景色是陽光灑滿雪地的風景。
銀灰色亞麻做些收邊,
用簡單的短針作一個紮實的花樣邊小籃,
織作過程需要正確換線,
耗費了不少腦力呢~







黃麻編圓底籃
銀灰亞麻/藍綠羊毛圓底籃

原本要做為提袋的袋底,
底部還有著順暢的圓弧線條
不是太高的高度當成桌上的置物籃也很適合。
這樣的造型也像是胡桃木車製的淺碗,
從織物延伸到木作食器,
原來我喜歡的線條一直都與織物分不開呢!


黃麻淺籃
在一次的簡單市集,
被一位陶藝家攤友買走了,
當時只是放在攤位內的個人置物區,
沒想到黃麻織作的圓底籃果真是魅力難檔,
攤友說著:一直注意它們好久,好想帶走呢!
黃麻因為纖維較粗短,勾起來手是蠻痛的,鉤久也會長繭
用著也常會掉麻屑,
但輕盈的優點很適合製作承重包袋,
金黃色的光澤不是染色的苧麻或亞麻能夠取代,
在陽光下閃耀的光澤,
總有一天你們看到了,
也一定會被黃麻收服的吧~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木器展-渡邊浩幸

木器展多在春天秋天之際舉辦,
或許是氣候宜人,讓人願意走出家門看展吧?


六月時到訪東京,
原本已經不是很期待會遇到木器展的我們,
在一番實地查訪後,
找到了這間名為:
的工藝品店。

在這之前,
曾看著東京當地發行的工藝地圖,
找到了好多間沒開的店呀!
花了一小時從a地走到b地,再繞到c地,
最後發現三間裡有的不是倒店就是臨休,
要不然就是沒有網站可以看營業情形,
最後只好放棄地圖指引,
改由搜尋喜歡的作家網站動態所公佈的展覽訊息來指引方向。

因此看到這間店除了展售大量的工藝品之外,
比起其他店家總是展出90%的陶器,
這間店的木器比例竟有超過50%,還有很喜歡的作家-渡邊浩幸的作品展售,
便毫不猶豫的列入當日第一個行程!

店所處的位置在新宿區的神樂坂附近,
新宿區的地形難免要爬一點坡道,
但途中經過的街道風景是還不錯的,沒有太忙碌的擁擠,也很方便覓食,
最後在巷弄裡的轉角找到這間,
招牌真的很不明顯的工藝品店。

講到招牌這件事,真的要很注意街道周遭的細節,
工藝品店的招牌真的都很低調,一個不注意就會錯過的。


店內的氛圍十分閒適,
有歷史感的古家具及櫥櫃,將器皿做出了很好的展示,生活感十足。




最大的窗邊展示著渡邊浩幸的木器。
這次展出的木器中,特別喜歡的是略有深度的直角圓缽,有些深度又不會太高,
很適合咖哩飯,涼麵這類料理,
有些便當盒的模樣,難怪格外親切。

手刻漆碗與有底木匙也是已入手的收藏之一,
有底木匙算是渡邊的必買list,
而手刻漆碗,最近總能看到日本的木作漆藝家,
以漆藝技法做出如陶瓷釉色般的金屬冷冽風格,
看起來像陶碗,但拿在手上卻又是木頭的輕盈,
讓漆碗不再只有紅/黑/茶色搭配高腳木碗的傳統選擇,
在職人手刻的木碗上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漆木碗使用朴木,是一種輕盈適合雕刻版畫的木種,
也多有使用之前介紹過的山櫻花木,都是日本原產的木材。
木器上少不了的就是手刻紋理,
手刻紋理總是呈現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在這裡就能看出最關鍵的細節處理呢!








渡邊浩幸的著作-親手打造木作小食器,
一直都是我們課堂上很推薦同學購買的自學書籍,
翻譯成中文版已有多年,一直都還在書店架上,可見真的很適合初學入門呢!
曾在京都的秋天遇見過這位作者本人,
本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十幾歲(作木工都會變年輕的傳言原來是真的!)

當時觸摸到作品手刻紋理的細致,居然是光滑完全不帶一點毛邊的觸感,
每個手刻紋都十分乾淨俐落沒有鈍刀,要有穩定熟練的力道去呈現,
要達到這樣的功力基本上都是大師等級。

我認為的大師的等級,實際上又是什麼呢?
首先要很會磨刀,也要很會用刀(角度要對,以免一下就讓刀鈍了)
只要刀利,作品能呈現的光澤感便非常好。
其次,手刻紋理的質感要俐落,並有著自己的風格,
木碗上的方塊刻紋連成一氣,漸層似的放大縮小到曲線邊緣,
不管有沒有做簽名落款的記號,
任誰看到了都會覺得,那就是渡邊的木碗阿!
但還是要懂得生活,知道什麼料理適合放在什麼器皿裡,
總是能夠創造出適合日常使用的器皿。

不是很老才能當大師的那種傳統師傅,
也不是教過很多學生才是大師,
大師這個詞本來就是被別人說了才算的,
因為喜歡木頭,喜歡木器而作,長久的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來生活,
過程中總會找到一些新的想法,經由熟練的雙手化成實在的器皿,
藉由這些器皿與愛好者們對話,年復一年的持續創作,
我想就是朝向大師境界的的方向了。